YH009 (RSV)
背景:
呼吸道合胞病毒(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, RSV)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,多发生于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的婴儿,也常发生于免疫缺陷者及老年人。该病毒经空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由于母传抗体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,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即可发病。抗体也不能完全防止感染,导致RSV病毒的再感染极为常见,10年内再感染率高达65%,然而在过去的50年内一直没能开发出有效的RSV疫苗. RSVF蛋白高度保守,其功能为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,也是中和抗体的重要靶点
RSF属于副粘病毒科,肺病毒属 ,包括A和B亚群,RSV分离株中高度保守,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高。04-2H10嵌合抗体中和A亚型RSV假病毒感染的效果要优于MEDI8897和Palivizumab。
作用机制:
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,简称合胞病毒,也属副粘病毒科)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,目前,即没有安全的rsv疫苗,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RSV可以使细胞产生破坏性很强的活性氧簇(ros)分子,它们促使细胞释放信号至免疫系统并使其反应过度,产生类似哮喘发作时的炎症反应,这远远超过病毒本身所带来的危害。
近年的研究表明,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在RSV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,Th1-和Th2-型细胞因子模式决定机体抗RSV感染免疫应答类型,细胞因子表达谱影响疾病发病机制和慢性程度.因此了解RSV感染中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机制,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控制RSV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针对RSV的临床研究:
YH009 项目目前在CMC 准备阶段。